一个无聊的人
02.12
2025.02.12 Wednesday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03.28
2010.03.28 Sunday
1.
听说shineblog要关闭,感性的想法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但这样其实也没什么…比起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都在一个一个消失,网络上的萍水相逢也算罢了。
――人的生活由记忆和对未来的幻想薯G成,‘现在’只有一秒而已,‘活着’不是指实感,而是经验才对。
换个话题,最近看了三岛由纪夫的几个短篇小说,还是被震撼了。内在精神是其一,文字风格是其一――前段时间看本书上提到‘语言的习惯’,比如说像法语中形容‘打发时间’是tuer le temps,如果直译应该是‘杀死时间’――但是放在中文里就不会有这种形容的习惯。
以此类推,不胜枚举,像语言习惯这种东西…实在是博大精深而且妙趣横生。
比如说像和歌固有的美感,估计就是语言习惯的效果之一,比如日本文学中对事物描述方式,以及其所有的形容和比喻,有时候实在让人感到说不出来的神妙....那种气氛绝对是独有的,独有的属于某个民族气质。所有语言、所有民族应该都是如此。
最近时常语无伦次,日记的可读性较差,真的抱歉了。
2.
半夜失眠,出于念旧情绪而看了一遍过去写过的文章,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就在今早起床时我还对自己说:“人有时候是要变得世故一点,但不应以变得世故为荣。”
——现在看来我真是不知不觉以此为荣了…
会因为说了模棱两可的谎言而感到通体顺畅,也会因为说了安慰别人的假话、看着别人露出笑容而感到什么成就。周围的关系处理得好了,人变得独立了,但是灵魂要死了。
所以我真的必须得改变一下,否则这么活下去也迟早会违背活着二字的初衷…唉。
今天突然想起来,有些人在某一年死了,你也不知道他们就算活下来还能做些什么——他们就是该活到那个岁数的人,多一年不行少一年不够。他们的人生气质就属于必须要短暂的类型,也必须恰到好处。
——这么说着,突然感到宿命的氛围特别浓厚。
在很久之前觉得自己没法想象自己活到三十岁之后的样子,甚至过了二十岁都不能。可现在眼看着就要到了这个年龄,本来以为一切都可以平安如同流水一样的过去,可以视责任与家人为生命全部,可以更加平淡而平凡的过下去。这样地渡过了去年,以为自己是满意于这种变化的,以为庸碌和迟钝确实是等同于成长的。直到现在的某一日回头看看从前,突然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悲伤和失落感,不满意——还是不满意呐,求解不得又不能欺骗自己,感觉不太舒服呢。
——然后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梦想只存在于过去。’的感觉orz
应该不只有我一个人,更希望某些事情一定要在过去的某个时刻里实现吧?如果不在那个时间实现,甚至连实现它的热情也没有了,这样的完美主义还真让人头疼啊…唉唉。
当你开始珍重的从整体看待生命的时候,很难不去梦想‘以更贴近自己价值观的方式去安排自己的轨迹’,但是世事难料,将来都难以把握,过去的时间就更成了定局。
人总会妥协现实而活下去,但是在达不到自己的梦想退而求其次之后,仍然朝气蓬勃的散发出热情的人,真的很少吧。
那样的人,真的该认真的佩服一下。
从某个方面讲,我感到自己是永远振作不起来了,或许这就是已经进化到最终形态?可是糟糕的是我对将来的一切毫无期待,无论是生活也好,还是自己变成了什么样子也好。妥协了之后,活下去就好,生活有两件事:面对责任和耽于享乐。做好了前者是十分必要的,十分必要的。
听说shineblog要关闭,感性的想法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但这样其实也没什么…比起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都在一个一个消失,网络上的萍水相逢也算罢了。
――人的生活由记忆和对未来的幻想薯G成,‘现在’只有一秒而已,‘活着’不是指实感,而是经验才对。
换个话题,最近看了三岛由纪夫的几个短篇小说,还是被震撼了。内在精神是其一,文字风格是其一――前段时间看本书上提到‘语言的习惯’,比如说像法语中形容‘打发时间’是tuer le temps,如果直译应该是‘杀死时间’――但是放在中文里就不会有这种形容的习惯。
以此类推,不胜枚举,像语言习惯这种东西…实在是博大精深而且妙趣横生。
比如说像和歌固有的美感,估计就是语言习惯的效果之一,比如日本文学中对事物描述方式,以及其所有的形容和比喻,有时候实在让人感到说不出来的神妙....那种气氛绝对是独有的,独有的属于某个民族气质。所有语言、所有民族应该都是如此。
最近时常语无伦次,日记的可读性较差,真的抱歉了。
2.
半夜失眠,出于念旧情绪而看了一遍过去写过的文章,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就在今早起床时我还对自己说:“人有时候是要变得世故一点,但不应以变得世故为荣。”
——现在看来我真是不知不觉以此为荣了…
会因为说了模棱两可的谎言而感到通体顺畅,也会因为说了安慰别人的假话、看着别人露出笑容而感到什么成就。周围的关系处理得好了,人变得独立了,但是灵魂要死了。
所以我真的必须得改变一下,否则这么活下去也迟早会违背活着二字的初衷…唉。
今天突然想起来,有些人在某一年死了,你也不知道他们就算活下来还能做些什么——他们就是该活到那个岁数的人,多一年不行少一年不够。他们的人生气质就属于必须要短暂的类型,也必须恰到好处。
——这么说着,突然感到宿命的氛围特别浓厚。
在很久之前觉得自己没法想象自己活到三十岁之后的样子,甚至过了二十岁都不能。可现在眼看着就要到了这个年龄,本来以为一切都可以平安如同流水一样的过去,可以视责任与家人为生命全部,可以更加平淡而平凡的过下去。这样地渡过了去年,以为自己是满意于这种变化的,以为庸碌和迟钝确实是等同于成长的。直到现在的某一日回头看看从前,突然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悲伤和失落感,不满意——还是不满意呐,求解不得又不能欺骗自己,感觉不太舒服呢。
——然后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梦想只存在于过去。’的感觉orz
应该不只有我一个人,更希望某些事情一定要在过去的某个时刻里实现吧?如果不在那个时间实现,甚至连实现它的热情也没有了,这样的完美主义还真让人头疼啊…唉唉。
当你开始珍重的从整体看待生命的时候,很难不去梦想‘以更贴近自己价值观的方式去安排自己的轨迹’,但是世事难料,将来都难以把握,过去的时间就更成了定局。
人总会妥协现实而活下去,但是在达不到自己的梦想退而求其次之后,仍然朝气蓬勃的散发出热情的人,真的很少吧。
那样的人,真的该认真的佩服一下。
从某个方面讲,我感到自己是永远振作不起来了,或许这就是已经进化到最终形态?可是糟糕的是我对将来的一切毫无期待,无论是生活也好,还是自己变成了什么样子也好。妥协了之后,活下去就好,生活有两件事:面对责任和耽于享乐。做好了前者是十分必要的,十分必要的。
P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