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一个无聊的人
05.19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06.10
被某学校拒了,但是我很坚挺 !

说没感觉那是假的,但是喝了四罐啤酒,浪费了一天时间,反复repeat《Brick》了无数遍之后,我还是心如止水了。用师傅的话说就是“自己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之后,把情绪的根源找到了,情绪也就不再是个无解的问题了。”
有些事明知是错的,还想去试一下。就像我明知情绪是没用的,可是还是bouffer了一下午不良情绪。
但是其实,想一下如果时间在几年前,遇到这种事情,我的反应绝对不会如此平静。所以这件事虽然很糟糕,但是我对结果的承受能力让我自己很满意,这或许是唯一的收益,但这就够了。

有很多事情还没想明白,和师傅也没说清楚,也不想再说了。一个阶段终于结束了,生活仍在继续,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或许明年我还会再试一次,明年不行后年再来一次,总之现在就这么的吧。

不过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事儿,还非得写篇日记来说证明我的心性还停留在十代的水平…真是没救了。一定有很多人把“失败”当成珍贵之物,觉得它比(相对而言的)成功更有纪念价值,我不会是唯一一个。

P.S.照着wiki的资料找了ben folds的全部专辑,太好听了!<brick>的钢琴版固然好听(毕竟那是老ben引以为傲的东西),但是A cappella版却更出乎我的意料,所以这人的天才真是能从各方面显现出来啊/_\


PR
06.01
本文を読むにはこちらからパスワードを入力してください。
 
06.01
道德是对弱者的仁慈,道德是强者的勇气

从来没有对这句话这么感同身受过。虽然听起来挺像大道理,但在合适的时候出现,它真的是一颗定心丸,所以有时候一些大道理还是很有用的=v=


05.22
【经常经常,我会觉得自己是在犯傻逼。跟一切格格不入,讨厌一切现实中的东西,总被人欺骗,老是整天神经质一样的想这想那。最主要是born to lose,还完全没心眼!】
供起来。

今天试着发泄了一下居然没哭出来,据说成年人的心理防卫机制是自嘲,难道我终于成功了…

所以只能骂自己几句2缺之后试着爬起来,想解决办法,想怎么把心情调整成攻防兼备的状态,把脸皮的厚度增加几厘米。其实有时候只要想想生死问题,想想人有多渺小,就会成功的认识到自己的患得患失是愚蠢行径了。所以即使丢脸也要继续下去,毕竟几十年之后人都作古了,既然不打算告诉子孙后代,丢脸的事情除了你我他也没别人知道,更不用载入人类史册,所以我…还BLX个啥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还活着,有吃有喝,家人健在,心满意足了。
师傅说的对,人得变皮实一点,路还长着呢,加油!

P.S:跟Ludo和家人出去吃饭中途遇到朋友,结果提前离席了,一群人又跑去酒吧喝了一顿,回来时东倒西歪的好像现在都大脑神志不清。在正确的时间喝多,感觉真的很爽!但愿明早起来醉意能同脑子里那些有的没的一起消失:S

晚上做个了梦,一个人在梦里教训我“法语水平太烂!”,按理说这个时候我一定会起来反驳说我虽然没多好但也不至于到烂的程度,就是纯文学的写作总不及格口语或者议论文再怎么说也还(……),但最后我却低头了,觉得ta教训的是,教训的大大的好。
这大概是因为白天我自己教训了自己的原因。
正确的来说就是,我不能老把自己放在留学生和法国人之间那个不上不下的位置,那个位置会给我很多开脱的理由,让我在这个水平停滞不前。上了大学之后因为专业的原因,看文学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写作水平也退化的厉害,这不对劲。
所以想要再跨越一步,只能把自己当法国人来要求,在语言水平这方面。戴思杰不也是和我一样的年龄到法国来的吗!他都能写出那么牛B的小说了。虽然多少年前的环境比现在清净很多,比较适合做学问……不过现在需要的则是意志力,虽然我一直都没这个东西,但…它难道不是个正常现象吗?(才不是
 
以后再也不敢喝多了,睡了一觉还晕着这有病啊。
另外最近每次自嘲完了就去听尾崎丰,好像从他那里总能找到痛快承认自己很2的勇气,虽然只不过是虚假的洒脱一番,但就算这样也足够了。
以及深刻感受到,就个人而言,如果有一件事情能处理的很折中并且让自己满意,一般都是经过了一番非常痛苦的矛盾和犹豫之后才达成这效果的,虽然事后总会觉得自己不够果断。可是反过来,往往觉得很顺手就处理完的事,事后回想起来总会觉得有点瑕疵,觉得自己少想了很多东西——这个是不是性格问题我还不太清楚,不过大概是了。
所以根据结果来看,我必须要说服自己:把这个犹豫当成一种思想常态,而不是一种病态,并且提高犹豫的内容的合理性。要犹豫就要有理有据的犹豫,理直气壮的犹豫,想得多不代表不能解决。在没有具体答案的情况下,任何一条路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只要选定了就要一直沿着它走下去,只有半途而废才是真的失败,其它都不算。
05.20
 我知道换了模板之后自己的日记自己都读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原因了,那就是它…它太宽了。搞得每次写都觉得应该写很长的东西才能形成紧凑一段,结果把一些应该分好几段来说的东西凑在一起,这样太失败了好吗…

其实是觉得…想衡量一个人的深浅,只有看他自己产出的东西才能校验得出来,文也好图也好。拿文作比喻,朋友说写小说是种和阅读量无关的天赋,如果作者自己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给出答案的话,就无需从书中寻找答案了,生活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反过来,即使博览群书,即使有技术会鉴赏,自己产出来的东西如果不行,就说明这人是不爱动脑学而不思的类型。鉴赏是很容易做到的,它甚至可以找对一个方向之后自行训练,但思考的能力可没有办法,人在其所处的环境中,思考的方向最开始可能是被引导的。
(补充一下,评论虽然也是“自己产出的东西”,但它不一样,评论的能力是必须要从阅读量中索取的。)

所以以前总感叹有十六七岁的小孩读特别艰深的哲学书真不容易,现在想想他们大概只是看个风景而已,有时候用审美的眼光去看一切东西也挺糟糕的,那会永远停留在表层…实在太可怕了。

也就是说,有的书必须是带着一定问题去看的,就像那天师傅说的,看书永远是在查漏补缺。就像盖房子,框架打好了砖瓦才有用,框架都没明白搜集一堆砖瓦只会徒增垃圾。如果心中无物,看再多也没用,问题大部分是来自于对生活本身的观察上的。阅读虽然产生问题,但几率肯定比较小。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阅读只有在想去求解的情况下才会物尽其用。或许也有人有意识的向某个方向扩充——这种情况下问题就是无限的了,但是这个时候必须要从最浅的方向入手,一个想要扩张自己的人必定是从那些他已经懂得的部分开始,慢慢向外探索的。所以那些16岁就读起康德的孩子,显然不是抱着求知的目的。

不过这话说起来其实不是一般的土(……),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育我”要带着问题读课文”,先把问题写黑板上再让全班朗诵,请小朋友们回答问题。而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些的人,真正对此感同身受居然是十几年之后……sigh。仔细想想看,有时候每天耳鬓厮磨的东西不一定没道理,有些被标榜为人人都懂的东西,再想一遍也会有新收获。再延伸一下说就是,流行总有它的理由,被大多数人都接受的东西总有其原因,你的例外也可能不是真的例外,而是你没体会出它的价值,你连别人欣赏不了的都能接受,怎么别人都能接受的反而不行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用脑了,连脑都不用的就很可能是装B了。

所以说啥…我相信爱动脑的人看棒子剧也能看出与众不同的心得来,就像师傅或者我妈这种人。

P.S.车轱辘话的猫饼我真是改不掉了,除此之外还有逻辑混乱…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脑!
05.18
 


啤酒泡柠檬很好喝,虽然还是一罐就上脑但天气一热就忍不住想喝…救命!
蛋包饭它虽然卖相很坑爹但真的很好吃,相信我!由于我家没有平底锅所以这玩意儿每次做的时候都很费事儿,但不得不说它是减肥的最佳食品,每次吃完一个就能一天不饿,因为太腻了……

见了个很久不见的盆友,本来一起在数学系的后来她跑去学医了,当然我也快步上她的后尘了虽然不是去学医。毕竟以我们班那个上学期到最后全班只剩下6个学生来听课的傻缺老师的讲课方式——想不对专业失去兴趣都很难。而且他讲的还偏偏好死不死是Decouvert de Math,这玩意儿想自学连资料都查不到,据说它是Analyse的基础课,所有教材就算起步也都从大二开始的,找到的东西总是程度过深一点儿也看不懂。至于讲Calcul et math的那个老师其实也是一路货色,不过由于他的课可以找资料自学所以就算他只抄板书影响也不大。
所以要不然就有个天才大脑,要不然就遇到个中用的老师。由于我不是前者所以后面的那一条对我打击挺大,因此课下找资料占用了不少时间。

P.S.前几天看到一句话,“30岁以前用来实践,40岁之后才不会后悔”,那么只要满足了身体健康,衣食住行有保证,家人健在这三条…“生存方式”的可能性大概会有很多吧?最近也突然觉得,如果试着消除一下对年龄增长这件事的恐慌…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并不短暂,相反还挺长。能把人到中年时可能虚度的时间分一半儿出来的话,很多事情说不定也有救了——虽然这种想法确实太理想主义…但我还是觉得什么年龄有什么样的想法比较好,可以多想一些别人不去想的,但决不能缺掉别人都在想的:D

另外这几天从硬盘里翻出来一堆旧货,以前下了但是没仔细听,或者很久没听了的碟,有些碟一听就想起了当年。所以说还是已经拥有过的东西——才能被说成是珍贵的,没有拥有过又觉得很重要的东西,顶多是愿望罢了。虽然愿望本身也是很珍贵的,但珍贵的更多是付出者的感情,不一定是那个东西本身,东西本身的轻重要通过拥有的过程才能衡量。而这之前需要衡量的轻重,其实是在自己愿望之下所支撑着感情和它的来源。这或许就是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点像是尼采那句关于信仰的原则:“如果人无法把意志植入事物中,至少要在事物中放置一个意义…”,可以用这个解释事物本身和人附加给它的感情是永远分离的。

不过虽然上述是挺简单的道理但想明白了好像挺不容易…而且这么一想好像活着就可以自私并且无欲无求了XD

05.16
不能养成写twitter或者任何类似东西的习惯,否则一天内想过的东西很可能在最终总结前就被提前肢解了。虽然也的确没什么好总结的,但是为了避免一天过去的很久之后根本想不起这一天的意义,所以就算有的没的还是记下来比较好,人生苦短,留下的东西越多它就能显得越丰富点儿,即使是枯燥的节奏也能借此变得有纪念价值。

然后最近又苏上了阿姐不好意思,阿姐永远是我最苏的女性没有之一,虽然王羽佳是后起之秀,音质也挺强硬,但阿姐这个从技术到颜的风格和本人气质的统一真是几百年都不会再出一个了。去年都因为看到她抽烟那张照片苏过一回了今年又开始了,原因当然是看到了这张封面—



捶地!!!怎么能这么帅气!!!!

其实看到这张CD的第一瞬间我穿越到了HY里的某人…你说的没错我就是最 爱 这 个 角 度 了,因为这个动作这个角度可以说是仰角傲视(?)不是常人能搞的!没气质的话搞起来很容易像流氓或者傻缺!即使漫画中也一样!比如说每次AB画太子类似于这个角度的时候我都觉得洋溢着一种胡渣(虽然他没有)乡土味儿但佐助这么搞就有种猫一样的精致。同理阿姐。虽然三次元和二次元差很远,但例子的存在就是为了鲜明易懂,所以人审美之下的结果总是相互关联的。

拍着胸脯说我很爱阿姐的柴1,甚至超过了卡拉扬和威森博格的那一版。她虽然不是我曾经听的第一个版本的柴1(第一版本很可能是从电影中听到的),但应该是最爱的一个,这大概没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唯一不满的是个人觉得那张90年出的成名CD里录的有点毛病,乐队开始的时候节奏有点乱,尤其是2分33秒之前的部分,还有之后几个连续爬升的和旋也完全被乐队压下去了,钢琴气势没打出来,这绝对不是阿姐力度不够的问题,youtube上看到她另一次演绎就没这问题,乐队忘了是哪个。但是相比之下威的版本就没啥毛病。而且乐队里铜管的部分听起来比较浑厚,听着很舒服。后来找了一些别的版本的,霍洛维茨的因为录音太差,所以没法好好对比,基辛的则还没听。说到这里必须感谢一下youtube,因为对于管弦乐队看视频比纯听爽多了。

不过听音不从入门开始每一步都想深入这个毛病我大概是改不掉了,现在这状态和三年前狂找莫扎特钢协22和15的所有版本那时候一样,时段性的狂热根本没药救。有人说听音这件事应该先大范围的听然后再在感兴趣的点上深入的,那么我大概属于基础打不好就想飞的类型…但是谁叫个人追求不同呢!自娱自乐理应怎么爽怎么来。过于刻意的话实在无趣也很浪费时间,甚至会连初衷和那种享受的心态都毁掉。就像以前老把古典音乐分为一大块儿,毫无选择性的去听,最近才发现人应该是有好恶的一样——尤其是在音乐上,又不搞专业,没必要都抱着研究性的心态去强迫自己接受不喜欢的东西。活在今天的人会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乐曲,活在过去的人更是。以时代划分音乐来确定自己喜好的是哪一块,作为纯粹的业余听众而非研究者而言,这个范围还是太大了。

当然我不是在说任何上纲上线都是有病的,但是对我而言一切上纲上线都是为了听的时候更明晰——增加更多乐趣,仅此而已了,上纲上线必定建立在某些自己喜欢的点上,必须是自发的。所以今晚我决定把硬盘里听了一遍就放一边儿的火鸟删除,他妈的一点儿都不好听啊!有机会有视频看就好了,虽然故事背景我也看了,但完全不吸引我。



05.14
 

在豆瓣上看到一位大大这么搞,自己也试了一下,拿张纸把中间掏空成你想要的形状,盖在镜头上面开大光圈脱焦拍,不过由于太懒了这个心裁得一点儿都不规则…^^
其实我还试了一下弄个囧上去,但是不怎么成功。
注意:一定要有50mm f/1.8,光圈不大不好使!

另外就是和同一辈的人代沟越来越大,每次去WB只要看到标着FY标签的或类似言论都能雷得一身灰回来。装B并愤青的说一下,我觉得我们这一辈的成功人士不少都承袭了60后那一代思想中的糟粕部分(也就是我妈那一代,但只有我妈没有)。借着文革结束的顺风车,十几年的人才空窗期,把那个时代偶然给予的机会错当成了自己的能力,以自己当年侥幸的成功偷换概念地去证明:政府有能力给每个公民最大可能的发展空间。问她啥她都是“你看我都能成功,所以成不成功根本不是社会的宽容问题,是个人的问题。”,然后就把政策的失败归咎为个人,把个人的成功归功为政策,想得美啊!

然后说到我们这一代中的一部分,家庭环境良好有书念的,很少有能对自己身处的环境而去感恩的,就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农民工生来在烈日下打工,她生来坐在教室里吹空调,丝毫不对自己因为出身幸运而掌握更多的信息有更多的选择而感恩社会的馈赠,更不必说想到她所处的环境的经济发展,就是靠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靠出卖这些廉价劳动力资源而获得的——作为受益者的自己理应为这些真正的劳动者谋一份福利了。善心对她来说何其艰难,既得利益者永远有理由捍卫让自己如鱼得水的社会。而同情弱者,就是否认了自己的能力,同情更是种不该存在的态度,否则必然跳起来说对方观点的不理性。让她们理解所有争论的真正意义是徒劳的,让她们明白无论怎样的政治技巧或处理方案最终为的无非是落实在个人身上的幸福也是徒劳的——所以这种时刻以为自己就是政府化身的上帝视角已经不只是一般程度的煞笔了——公民不站在自己立场上发出声音,谁来发出?难道要政府帮忙发出?自己的位置还没站好就想着替更多人做选择,你谁啊?

借此也想到郎咸平一句话,“我是资本主义培育出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西方国家我属于右派,可是在中国我却被称为极左,可见这个社会已经右到了什么程度。” 由此可见,我朝或许是真正的资本主义实现者,其现在面临的问题,恰如十九二十世纪或者更早以前的西方,或者连那也不及。

(树洞完毕)

05.11
 终于可以贴大图了,都过去两个月了才想起来贴点照片…拜失眠所赐。好像除了去日本写过游记之外其他时候都没写过,尤其是在法国,因为觉得反正也是一直呆着所以就懒得写了。不过同一个地方就算再去也得若干年之后吧,说不定到那时旧地重游又是别有一番滋味了,所以现在还是趁早记下来好。

失眠也是有好处的!即使只能睡4个小时我也要…利用一下。



还是在Eze,我们去的时候还是初春(三月初),花都开得半死不活的,但是只要有花还是好看。这张的色调不知怎么的有点儿泥轰的感觉…大概因为偏粉的缘故。当时刚翻出这张的时候还奇怪我2傻一样的水平竟然能拍出曝光度这么合适线条这么锐的片子,结果一拍脑门才想起来,哦对,这是当时用自动档拍的来着(……)有时候真得靠运气!

总之,Eze真的是每一角都有景,爬到顶上去还能俯瞰地中海岸,哈哈。




最后一天在villefranche-sur-mer,南法的建筑受到意大利风格的影响,颜色都特别鲜艳,还有涂绿/蓝漆的窗户,简直就是童话嘛!盆友说此地曾经是意大利的一个小渔村,十九世纪才过继给法国的,所以也不难理解。由于是最后一天,晚上要坐夜火车回Nancy,所以就就近跑到这里来转了一下(距离Nice只有20分钟火车),本来中午想在这里吃个饭的,但是菜单贵得让人想吐血,所以最终还是三明治解决了,没办法,穷人旅游就得吃点苦啊。




Antibes算是我最喜欢的小城,因为它综合了易居,安静,风景好这三个特点,怪不得毕加索晚年要跑来这儿。照片右边的建筑是毕加索美术馆,星期一的时候我们去了一次结果它没开,后来又去了一次。第二次去的时候最开始阴天,下午就慢慢晴了,于是就出现了比第一次更蓝的天和海,简直就是天堂啊!那种在小巷中走着走着,一转头,发现楼房之间的缝隙里露出了海的感觉。因为没有沙滩,所以想象一下住在海边房子里的人,基本上就是一伸头出去就看得到海在脚底下,虽然夸张了点儿,但实际上就是这么爽。




当然最重要的,这地方没有暴风雨!毕竟希腊人在这里建城池的历史至少能追溯到公元前,为的就是这里平静无风的港湾。后来到了18世纪,经过公民投票之后,小城过继给了法国政府,成了阿尔卑斯省中的一枚宝石,旅游业大大的好,在铁路不太发达的时代也有无数艺术家蜂拥而至。于是毕加索美术馆里还藏有不少抽象派的大大们的画……鉴于我认识的不超过三个所以就不废话了。

另外就是毕加索的眼睛真他妈有神,有时候在空无一人的隔间里看他的照片,完全会被他的眼睛吓到,他长得的确跟他手里那只猫头鹰一模一样,鉴定完毕。





底下那个忘记了是不是Dorade(鱼),但其实它真的…高中我在食堂不知道吃过多少次了。但这家店中午的Menu只有12欧,性价比绝对胜过三明治和麦当劳或者肯德基,于是被海风吹坏了的我和盆友就决定放弃三明治或者flunch,吃顿像样的东西了。其实这一次之后我们又吃了不少restaurant,本来打算是除了餐费之外在所有方面都不能省的——但最后还是没忍住,花了不少钱。
这家的老板给我印象挺深刻,放着好好的法语不讲非得讲意大利语…根本听不懂好吗!不过意大利语确实好听,抑扬顿挫的,不愧是歌剧语言。在他家我们还喝了个鱼汤,非常好喝!闻起来是猫粮的味道,喝起来绝对鲜爽无比。另外就是Antibes的海港有不少私家游艇,看得我们好生眼红。

离开的时候是晚上7点左右,这火车站比Nancy那个好看多了,尤其是晚上。





把衣服晾在窗户外面好像也是南法的特点之一,至少我在Nancy和任何其他范围内的城市都没见过,可能是去得地方太少了。不过曾经在Flickr看到过有人跟我拍的一样的楼,一样的白色衣服挂在那儿,时间是两年前…等一下!难道那件衣服是人工布景吗。就算是人工布景能想到这么细腻的方面也是不得了了:D
一直很喜欢那种“一个坡道上去,看到一片海”的感觉,以前是在海口,坡道很长很直,走到头之后兴奋点全都没有了,所以感觉不到那种“突然出现”的意外感。但是这次真的是不经意间拐上一个坡,发现海就在右边,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其实没云),然后顿时豁然开朗。那种心境的变化实在是太好了,一辈子都忘不掉啊。
最后我们还去了一个英国人开的书店,里面全部卖英文书籍,似乎Antibes也有不少英国人,经常听到英语。趁着盆友挑明信片的时候我我冲进去转了一圈儿,本来想趁机买一下福斯特的《Maurice》珍藏但是它居然其他都有独独缺了这一本,悲剧啊!
 
以及在临海的小巷里乱转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对大概十二三岁的正太基友,一个头发颜色深点一个浅点,好像是要去其中一个人的家玩,还推着自行车,勾肩搭背打打闹闹的。于是我又在一瞬间脑补了他们的攻受关系,发色深的那个果断为受。回程的时候我不禁腹诽在这么诗情画意的环境下长大的两个正太以后到底会变成怎样的关系呢,童年生活过的惬意的环境一定会带给他们十足的灵感来发展彼此之间的感情,说不定在未来某个世界的角落,他们一定会……
 
 



Menton是靠近意大利边境的一个城市,距离Nice火车1个小时,不过悲催的我因为生理期走不动路所以呆了两三个小时就坐火车回青年旅馆卧倒了。幸好盆友的老师正好在这里度假,所以我回去了盆友也不会太过孤单。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fête de citron(柠檬节),市中心一大片场地都被围了起来,里面隐约能看到完全由柠檬堆成的建筑物和雕像,什么狮身人面像之类的…但是想进去看的话要交9欧!而且一定不会包括狂吃柠檬的费用:D由于这东西无论怎么看都幼稚的要死所以我们果断没去,而是跑到海边晒太阳了。和Nice那种大城市的喧闹感不同,Menton是那种非常亲民的糟杂感,有那种很原始的集市,有叫卖声,感觉阳光蒸腾下所有人和动物都熙熙攘攘的,好像所有人都相互认识。而且因为受到意大利人散漫性格的影响,城市很乱,街道也很乱,但是幸好,乱也乱得很随和:P 

我和盆友在海边迎着风啃了两个三明治…忘记说了,Menton的海水颜色比Nice浅,Nice又比Antibes浅,大致趋势就是越往西越深,越靠近大西洋越深。啃完之后我们又跑到附近的咖啡座喝了点东西,她喝了茶我喝了牛奶,后来得知茶可以无限续杯之后我后悔得恨不得咬舌头。喝完之后我决定还是回Nice卧倒,在去火车站的路上看到了海边吃饭的小资们见上图……带着有点遗憾的回忆登上了回程的火车。不过在火车上倒是碰到了几个日本人,其中有个小美女,目测她大概是16-17岁,美得那叫一个中西结合,但还不是混血儿。后来她在摩纳哥那站下车了,果然是他妈有钱人。




在Saint Paul de Vence,应该算是少见的拍的没什么遗憾的一张,在技术不行脑子里的测光表也总不好使还不肯用自动档的情况下,运气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在这个地方买了一幅画,乡巴佬我第一次买原画啊!在确认了“世界上只有这一副,没有重样儿的”之后就毫不犹豫的掏钱了…没错这地方全都是画家呢!而且很多都是印象派呢!都是我喜欢的风格呢…!
05.09
斯卡拉蒂K466太迷人了。正碰上youtube的一个神演奏,演绎得我想哭,就只站在个人好恶忽视技巧的角度上我说他弹得比Horowitz迷人可以吗!能把严肃的巴洛克演绎成这么滥情的感觉…其实也是种风格吧(汗),这也充分证明了对于一个永远都在入门的听众来说:只有狗血才能大于一切,真的。

另外就是稍微接触了一下勋伯格和韦伯恩的那一派,后者就像想象中那样完全无法接受,那个变奏曲根本就是在琴上乱敲,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个啥。再加上一点作曲技法也不懂,所以也看不出序列主义到底有啥玄机。不过重复性和严谨性大概听出来一点,听了三个变奏之后多少找出些共同点(…)。这真是纯粹的数理音乐。

然后想起来以前看过的一句话,有人说古典音乐是数理音乐,罗大佑的音乐是人文音乐,当时深表赞同,毕竟除了后期的法国某些作曲家比较讲究旋律性和比较容易跳脱出规则框架之外,德国人的作风一直都深受传统格式约束,从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尤其是奏鸣曲之类的,简直是规则二字的体现。但是现在看来,跟第二维也纳乐派的那些作曲家比,第一乐派的新古典主义简直可以夸张的说就是为了取悦听众的耳朵而存在的了。因为前者已经丢掉调性这个东西了(…)。

所以再细分一下的话,纯粹的数理音乐大概也只有从原始主义之后的序列音乐和其衍生——这种音乐不是为了‘被聆听’而存在,而是因为尊崇了某种规则而产生的自然体现,就像荒诞派之于文学和抽象派之于美术。不过毫无考据的脑补一下,序列音乐创始之初的‘毫无可听性’大概也只是个阵痛的过程,高强度打破传统摧毁一切,等待一切“偶然”的重生。然而就像预料中那样,渡过它之后所等来的,是现代音乐的破茧而出。

跑题的P.S.自从看了林璎设计的越战纪念碑的照片之后心脏就一直不怎么舒服,觉得像一把尖刀戳在肉上。后来才发现她说了一句话:“我要你们看了我的设计之后哭”,顿时就明白了…那种感觉其实叫恐惧感。借用维基百科上的形容,就是“裂开的大地接纳所有死者的灵魂”,那个飞镖形的缝隙让人全身起鸡皮疙瘩。


05.08
 
看到这个人和这条狗之后,第一时间想起了《永恒与一日》(…)



这个是在芒通的海边,尼斯白天根本抢不到座位(…),太吵了。
05.05
本文を読むにはこちらからパスワードを入力してください。
 
| prev | top | next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Profile


Author: Nainica/Seral
11月9日 A型
此地为私人blog,如有任何言行使您感到不适,请直接点击浏览器上方红叉。
Archives
忍者ブログ  [PR]
  /  Design by Le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