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聊的人
02.12
2025.02.12 Wednesday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01.25
2009.01.25 Sunday
与章fish通电话,为本能与知觉的从属关系争论不休时,妈妈突然在旁边说:本能包括知觉。
何等精辟!
她没看休谟,若干年前她买了书,觉得太深奥没看下去,若干年后我则开始看。可是对于这个休谟衍生的问题——我被印象和观念派生的各种复合产品迷惑的回答不了,她却可以。
我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一个与她平等的(接近平等)的视角上去看,母亲再不具有特殊性。我们对她们的敬意出于感恩,等到现在,或许会发现:原来我可以站在她前面引导她——在某些方面。(想出更好的办法,她们来征求我们的意见)
虽然想到这类事觉得恐惧,肩膀单薄,没法担重任,想要逃避。因为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一直认为她是没错的,完美的,可以给我指任何一条路,就算任由我自己选也绝对是一种‘明知下的默不噤声’。但是现在我发现了,她也不知道——一是觉得女儿已经长大,不会再说多。二是确实没什么主意,怕不适合这个已经没法由她掌握的生命。
悲哀?
时间真是可怕之物啊。
如果有来世,我恐怕还希望回到早前的时光,‘自由’可贵,可它何尝不寒冷呢。
何等精辟!
她没看休谟,若干年前她买了书,觉得太深奥没看下去,若干年后我则开始看。可是对于这个休谟衍生的问题——我被印象和观念派生的各种复合产品迷惑的回答不了,她却可以。
我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一个与她平等的(接近平等)的视角上去看,母亲再不具有特殊性。我们对她们的敬意出于感恩,等到现在,或许会发现:原来我可以站在她前面引导她——在某些方面。(想出更好的办法,她们来征求我们的意见)
虽然想到这类事觉得恐惧,肩膀单薄,没法担重任,想要逃避。因为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一直认为她是没错的,完美的,可以给我指任何一条路,就算任由我自己选也绝对是一种‘明知下的默不噤声’。但是现在我发现了,她也不知道——一是觉得女儿已经长大,不会再说多。二是确实没什么主意,怕不适合这个已经没法由她掌握的生命。
悲哀?
时间真是可怕之物啊。
如果有来世,我恐怕还希望回到早前的时光,‘自由’可贵,可它何尝不寒冷呢。
PR
01.23
2009.01.23 Friday
早晨去学校,山风颇大,雨水把衣服淋的全湿,我不是诗人,也不得不感叹这一条崎岖之路——一路这样走到校门口,竟让我想起来类似于‘爽哉’这种感叹——我还是少想写事情的好。
顺便说一部电影,La Prise de pouvoir par Louis XIV,异常华丽,异常还原历史——这还不够,最叫我震撼的是此电影乃1966年所拍,其costume之华美度绝可以与Amadeus媲美,虽然比不过 Le roi danse,但是这Louis XIV绝对和画像上是贴近的。
又及,最近去mediatheque所借CD,似乎一直都围绕着一个主题——
Harmonia Mundi France
那是必然的,因为我不在德国,所以借不来DHM
原因是因为一种特殊口味,诡异的癖好,想找点儿不同的听觉体验,以获得‘用短暂的人生活一千年以上’这类想法。比如说中世纪西班牙音乐,公元前的古希腊音乐,以及17世纪的英国。以及中世纪节日音乐,还有意大利那华丽的洛伦佐——美第奇家族们,La musique du XVeme siecle.
当然,印象最深的则是——早期的室内乐,也就是XIII世纪‘室内’乐。
又及,Punaise---!我本该去看Twilights的.
又及,终于借到《Maurice》Version Mk2和法语字幕英语原声,竟有Robbins Richard的访谈——虽然非常短,但好歹也能了解他作曲时的想法一二。那原声带我遍寻不到,想买也买不到。骑驴骑了半个月才把它骑下来。听了之后不尽兴——一点也不,这该死的音乐就像这该死的(绝对褒义)电影一样,仿佛是一杯只装7分满的水杯——连7分满都不到,让人在心疼与满足之间来回徘徊,欲求不得,只差半分。它文艺,但绝不枯燥。它安静,观众没法安静。音乐呢,则百分之一百零一契合了电影——多静呀,可是当你听第二遍的时候(或许不用第二遍,只要听到第一遍的末尾就可以了),鬼才相信你觉得它静——它简直是外面覆着千年冰爽的火炉,内部则暗涌着极明确的、极其可怕的悲伤气氛,一种冲破了压抑的情感。
因为——他在音乐中放入森林,和声,回忆翻涌,triste totale,宗教;我则听见海洋,和声,雾气缭绕,雨水沉积,回忆翻涌,失之交臂,以及瞬间和宗教,又或更多。管弦乐,教堂人声,打击乐,ainsi que synthétiseur.无数个早晨听到它们——和声追逐和声,高音部分缓长,悲伤,沉静,有如倾诉。低音则急促、有节律、如同海水暗涌。
当然,首先要感谢柴——可夫斯基,有3-4首曲子是拜他的Pathetique所赐。
然而我所难忘的则是Prologue和Clive and Ann,以及The wedding.
又及,我想我是没法完全摈弃‘副业’们,完全把精力百分之百投入到理科中去。在学习之余,必须得做点课外的东西。也没法保证思维时时刻刻完全静止凝固,可以连续很长时间扎入题目中不动。
慢慢减掉,一天少点、一天少一点,办法或许只有如此。
顺便说一部电影,La Prise de pouvoir par Louis XIV,异常华丽,异常还原历史——这还不够,最叫我震撼的是此电影乃1966年所拍,其costume之华美度绝可以与Amadeus媲美,虽然比不过 Le roi danse,但是这Louis XIV绝对和画像上是贴近的。
又及,最近去mediatheque所借CD,似乎一直都围绕着一个主题——
Harmonia Mundi France
那是必然的,因为我不在德国,所以借不来DHM
原因是因为一种特殊口味,诡异的癖好,想找点儿不同的听觉体验,以获得‘用短暂的人生活一千年以上’这类想法。比如说中世纪西班牙音乐,公元前的古希腊音乐,以及17世纪的英国。以及中世纪节日音乐,还有意大利那华丽的洛伦佐——美第奇家族们,La musique du XVeme siecle.
当然,印象最深的则是——早期的室内乐,也就是XIII世纪‘室内’乐。
又及,Punaise---!我本该去看Twilights的.
又及,终于借到《Maurice》Version Mk2和法语字幕英语原声,竟有Robbins Richard的访谈——虽然非常短,但好歹也能了解他作曲时的想法一二。那原声带我遍寻不到,想买也买不到。骑驴骑了半个月才把它骑下来。听了之后不尽兴——一点也不,这该死的音乐就像这该死的(绝对褒义)电影一样,仿佛是一杯只装7分满的水杯——连7分满都不到,让人在心疼与满足之间来回徘徊,欲求不得,只差半分。它文艺,但绝不枯燥。它安静,观众没法安静。音乐呢,则百分之一百零一契合了电影——多静呀,可是当你听第二遍的时候(或许不用第二遍,只要听到第一遍的末尾就可以了),鬼才相信你觉得它静——它简直是外面覆着千年冰爽的火炉,内部则暗涌着极明确的、极其可怕的悲伤气氛,一种冲破了压抑的情感。
因为——他在音乐中放入森林,和声,回忆翻涌,triste totale,宗教;我则听见海洋,和声,雾气缭绕,雨水沉积,回忆翻涌,失之交臂,以及瞬间和宗教,又或更多。管弦乐,教堂人声,打击乐,ainsi que synthétiseur.无数个早晨听到它们——和声追逐和声,高音部分缓长,悲伤,沉静,有如倾诉。低音则急促、有节律、如同海水暗涌。
当然,首先要感谢柴——可夫斯基,有3-4首曲子是拜他的Pathetique所赐。
然而我所难忘的则是Prologue和Clive and Ann,以及The wedding.
又及,我想我是没法完全摈弃‘副业’们,完全把精力百分之百投入到理科中去。在学习之余,必须得做点课外的东西。也没法保证思维时时刻刻完全静止凝固,可以连续很长时间扎入题目中不动。
慢慢减掉,一天少点、一天少一点,办法或许只有如此。
01.19
2009.01.19 Monday
我会死在考试中的,真的,这次绝对属实。
Vive la derivation!!!!!
Vive la derivation!!!!!
01.16
2009.01.16 Friday
Je vous aime 情节——这个怎么说呢?
Je vous aime翻成中文多简单,那就是‘我爱您’,一般来说法语最流行的那句是什么?Je t'aime啊,我爱你。可是我一点也、一点也不喜欢这句,反而是‘Je vous aime’,真是美到极致的一句话呀。
早前看那位阉伶的电影,那位碧绿色眼镜的法国贵族小姐声色并发的对阉伶说:
Je vous aime!
而没说,Je t'aime.
为什么一定是Je vous aime呢?
即使表达了‘爱’,也一定保持距离。
我猜,那句‘Je vous aime’里包含着尊敬——这是首当其冲的。又包含着隐忍,距离,以及不确定性,绝不是一言定音,激情爆发的‘Je t'aime’。而是带着试探性的,却掩不住深藏的爱意的一句话——而且这爱意也不能完全说是爱意,而是忍受、远望、极度的珍视、复杂的矛盾。
于是今天,我站在书店里又去找Maurice,这位可敬的可爱的译者把英语只有‘you’而不分您你的称呼顺利的理解了,并且一直在Duram变成Clive之前一直翻译成‘vous’,只有某一小段翻译成tu....结果如何?我见到两位神仙眷侣说着最美那句话,
“O...Maurice,Maurice,Maurice......”
“Clive!”
“Je vous aime...”
“Je sais.”
01.12
2009.01.12 Monday
这是我今年拍到的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这场景原来曾经出现在我的梦里:它只能用音乐来形容,近来听的莫里斯的OST中的《Prologue》以及《Clive and Ann》,以及Vincent D'indy的室内乐。而等我走出这太阳虚幻的影、房屋背后、精密而散发陈旧气息的一个氛围,便到了《En ma dame》,《Le tournoi de Chauvency》的那种氛围。仿佛这条路又一次——连结了时间。
01.11
2009.01.11 Sunday
‘他们自朝圣归来,围成圆圈,女人伴着音乐跳舞’
这音乐并不是叫我回到那过去,而是到未来,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知觉、喜悦、希冀,不完全服从于自然,也去创造新的——完全的‘希望’之感!
今天作为一秒,该受珍视,也该释然。
又及,我会尽量在3-7月变成书呆子,7-8月变回来,9月之后再变回去。
——绝不包括音乐和《人性论》
这音乐并不是叫我回到那过去,而是到未来,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知觉、喜悦、希冀,不完全服从于自然,也去创造新的——完全的‘希望’之感!
今天作为一秒,该受珍视,也该释然。
又及,我会尽量在3-7月变成书呆子,7-8月变回来,9月之后再变回去。
——绝不包括音乐和《人性论》
01.08
2009.01.08 Thursday
太阳的魅力真可怕,想它照着我吧,照着我吧,哪怕是死了也甘愿。
为什么?
因为如果您想去下个世界,就必定从太阳里走,反之亦然。
为什么?
因为如果您想去下个世界,就必定从太阳里走,反之亦然。
01.01
2009.01.01 Thursday
我在寄来的一堆旧书中发现了一个可贵的收藏品:1953年出版的《野性的呼唤》,刘大杰译。书还是竖版印刷的,并且是繁体字。我读过序言,觉得唏嘘感叹,因为‘杰克伦敦’的书充满了‘阶级斗争精神。’
看——我是绝对不会再说什么了,说到这里也并非反讽。
(输入法太难用了)
又及:
网络这地方到底对于人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呀,在此耗费精力受着电磁辐射,不太像是一个稳定而有效的状态。
而我为何隔几天就有若干话要写,写到这里来呢?
其实完全可以用另外一个方式:对着墙壁把它讲出来,这也是有效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因为,我怎可以随便对着一个人讲他/她或许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
看——我是绝对不会再说什么了,说到这里也并非反讽。
(输入法太难用了)
又及:
网络这地方到底对于人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呀,在此耗费精力受着电磁辐射,不太像是一个稳定而有效的状态。
而我为何隔几天就有若干话要写,写到这里来呢?
其实完全可以用另外一个方式:对着墙壁把它讲出来,这也是有效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因为,我怎可以随便对着一个人讲他/她或许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
10.26
2008.10.26 Sunday
从电脑里翻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11交响曲,今年4月份的时候李君传过来的。阴险、悲壮,诡异。
我是怎么认识他的呢,因为小学弹过他的圆舞曲。简单的小曲子,当时却没怎么听出阴险诡异的气质来,反之可以用一块圆滑的黑玻璃——这么一个比喻来形容。
又去借了马勒的交响乐,这是很想做的一个实验,看看听起来会不会像传说中那样有幻觉。
然后是借harmonia Mundi的CD,有一盘巴赫以前的早期音乐,德意志康塔塔。比巴赫还早啊。
再之,借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本是想借点什么科幻片,或者与自然有关的片子来看的,不过因为看到这个,就毫不犹豫的借回家。
这一天,假期的第二天,过得非常糟糕无比。
最近翻看之前写过的《灵的静止》还有《夏夜一点钟》,又看了《极地夜光》,想到早前一直..不如说从小到大一直构思的一个场景吧,深蓝夜空、星光、银河、这璀璨的一切即是浑然天成,圣洁的,明亮的。为了使这个场景变得更立体,我还写过一段小小的曲子,那段旋律至今也忘不了。
午夜、睡眠、醒就之人,唯独只有一人,踏上与异世界之梦同启的深空之旅,可以与时间彼岸之人任意交谈。火车,微明的灯光,火车越过冰海雪原,驶向月亮,太阳系,银河,河外星系,宇宙,静止的时间。穿越无数个中微子,光子.....穿越时间。它是隐如透明的,是静止而生动的。
然后,就这样,慢慢走向永恒去了——体验不同的时代,体验每种生物脑中所构建的不同的世界模式,不同的模式。停留在不同的空间……那时候的人的心,不可被我们想象了。
我是怎么认识他的呢,因为小学弹过他的圆舞曲。简单的小曲子,当时却没怎么听出阴险诡异的气质来,反之可以用一块圆滑的黑玻璃——这么一个比喻来形容。
又去借了马勒的交响乐,这是很想做的一个实验,看看听起来会不会像传说中那样有幻觉。
然后是借harmonia Mundi的CD,有一盘巴赫以前的早期音乐,德意志康塔塔。比巴赫还早啊。
再之,借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本是想借点什么科幻片,或者与自然有关的片子来看的,不过因为看到这个,就毫不犹豫的借回家。
这一天,假期的第二天,过得非常糟糕无比。
最近翻看之前写过的《灵的静止》还有《夏夜一点钟》,又看了《极地夜光》,想到早前一直..不如说从小到大一直构思的一个场景吧,深蓝夜空、星光、银河、这璀璨的一切即是浑然天成,圣洁的,明亮的。为了使这个场景变得更立体,我还写过一段小小的曲子,那段旋律至今也忘不了。
午夜、睡眠、醒就之人,唯独只有一人,踏上与异世界之梦同启的深空之旅,可以与时间彼岸之人任意交谈。火车,微明的灯光,火车越过冰海雪原,驶向月亮,太阳系,银河,河外星系,宇宙,静止的时间。穿越无数个中微子,光子.....穿越时间。它是隐如透明的,是静止而生动的。
然后,就这样,慢慢走向永恒去了——体验不同的时代,体验每种生物脑中所构建的不同的世界模式,不同的模式。停留在不同的空间……那时候的人的心,不可被我们想象了。
10.12
2008.10.12 Sunday
一段
这是法语课上老师发来的一段文章,在课堂上被这么美丽的描写惊呆了。
Il ferma les yeux et appuya sa joue contre le tronc, seul point ferme dont il disposât. Dans cette vivante mâture, le travail du bois, surchargé de membres et cardant le vent, s'entendait comme une vibration sourde que traversait parfois un long gémissement. Il écouta longuement cette apaisant rumeur. L'angoisse desserrait son éteinte. Il rêvait. L'arbre était un grand navire ancré dans l'humus et il luttait, toutes voiles dehors, pour prendre enfin son essor. Une chaude caresse enveloppa son visage. Ses paupières devinrent incandesentes. Il comprit que soleil s'était levé, mais il était en retard de ouvrir ses yeux. Il est attentif à la montée en lui d'une allégresse nouvelle. Une vague chaleureuse le recouvrait. Après la misère de l'aube, la lumière fauve fécondait souverainement toutes choses. Il ouvrit les yeux à demi. Entre ses cils, des poignées de paillettes luminescentes étincelèrent. Un souffle tiède fit frémir les frondaisons. La feille poumon de l'arbre, l'arbre poumon lui-même.......
他闭上了双眼,把脸颊靠向树身,靠向这唯一坚实的支点。在这儿,森林呼吸昼夜不停,那生命的船桅负载着它船上的所有,破风而进。疾风发出沉重的颤抖声。有时候,船桅就像在穿越一阵冗长的悲鸣。
他长久的倾听着这死水一般平静的噪杂。焦虑、恐慌侵入了瑟缩的他。然后,他做了一个梦:树木成为了一艘在湿地里垂死挣扎的大船,为了能够最终扬帆启程,而展开了所有的船帆。
一阵温暖抚过他的脸,眼睑变得一片炽热。他知道太阳已经升起,却仍想迟些睁开双目。他在等,等着新的喜悦爬上他的心头,等着一阵热浪将那喜悦唤醒。那悲惨的黎明之后,弥黄的光芒终将孕育万物。
他半张开双眼,那散碎的荧光就在睫毛之间明灭。一阵微温的风吹过,新叶沙沙作响。‘树叶即是树的肺叶,树对于它自己也一样……’他这么想着。
这是法语课上老师发来的一段文章,在课堂上被这么美丽的描写惊呆了。
Il ferma les yeux et appuya sa joue contre le tronc, seul point ferme dont il disposât. Dans cette vivante mâture, le travail du bois, surchargé de membres et cardant le vent, s'entendait comme une vibration sourde que traversait parfois un long gémissement. Il écouta longuement cette apaisant rumeur. L'angoisse desserrait son éteinte. Il rêvait. L'arbre était un grand navire ancré dans l'humus et il luttait, toutes voiles dehors, pour prendre enfin son essor. Une chaude caresse enveloppa son visage. Ses paupières devinrent incandesentes. Il comprit que soleil s'était levé, mais il était en retard de ouvrir ses yeux. Il est attentif à la montée en lui d'une allégresse nouvelle. Une vague chaleureuse le recouvrait. Après la misère de l'aube, la lumière fauve fécondait souverainement toutes choses. Il ouvrit les yeux à demi. Entre ses cils, des poignées de paillettes luminescentes étincelèrent. Un souffle tiède fit frémir les frondaisons. La feille poumon de l'arbre, l'arbre poumon lui-même.......
他闭上了双眼,把脸颊靠向树身,靠向这唯一坚实的支点。在这儿,森林呼吸昼夜不停,那生命的船桅负载着它船上的所有,破风而进。疾风发出沉重的颤抖声。有时候,船桅就像在穿越一阵冗长的悲鸣。
他长久的倾听着这死水一般平静的噪杂。焦虑、恐慌侵入了瑟缩的他。然后,他做了一个梦:树木成为了一艘在湿地里垂死挣扎的大船,为了能够最终扬帆启程,而展开了所有的船帆。
一阵温暖抚过他的脸,眼睑变得一片炽热。他知道太阳已经升起,却仍想迟些睁开双目。他在等,等着新的喜悦爬上他的心头,等着一阵热浪将那喜悦唤醒。那悲惨的黎明之后,弥黄的光芒终将孕育万物。
他半张开双眼,那散碎的荧光就在睫毛之间明灭。一阵微温的风吹过,新叶沙沙作响。‘树叶即是树的肺叶,树对于它自己也一样……’他这么想着。
09.26
2008.09.26 Friday
一周间生了一场病,早先的事情便了然醒悟了一大半。
我之前为生活、学习所不断告诫自己的种种,其实是不含有付出的自我强化。这种自我强化和精神力是可观的,就像是你告诫自己做什么事情,精神已经达到那个境界,但是行动力和意志力却甚远。我本以为精神力的满足可以促使意志力增强,后来才发现那根本是两回事。精神和意志是要分开的(和行动更是如此)——在某些方面。
也就是说,我甚至在算题目、记笔记、理解事物的时候不断的为自己当前的程度下定义(其实这种下定义的精神也是被‘下定义’这种思绪蒙蔽着的,所以它注定是歪曲并且畸形的),就好比说:读一段话,其实我并没有懂,只是读下来了,但不知道它具体讲什么,它深入到哪里,它之所以这么讲的目的。萎靡的精神下了定义——其实你懂了。是的,我确实是懂了,‘懂了’它其实是‘不必去搞懂的’。(错误的认为因为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抽象的,所以理解抽象事物的时候的知觉必定也是这么抽象的,不需要感觉到‘明晰’‘痛快’。)
在这种程度上,我以为懂了,其实我理解的只是一个不完全的事物,而那下定义的精神又一遍一遍的重复‘终于懂了,它原来是这样子呀’——于是这错误的观念便深植人心。
所以,如果空间里有一个固定立体,可你只看到它的两个切线,并且只理解了这两条切线。在这之后,散漫成性的意识告诉你:这只不过是两条切线罢了。于是你忽略了那个等待被发现的固定立体。如果只是这样还好,但是你很有可能添油加醋把两条切线延伸交叉等等,造出个新东西。
这也可以说是不断的自我欺骗么,也就是说,时间竟然在这混混沌沌的意识中溜走了。
所以,这一点的发现叫人觉得可怕。我们什么时候是清醒的呢(能够洞悉以身边最简单的规律为单位的生活规律,自然界规律),这个阶段认为上个阶段是混沌的,那么这个阶段相比较于下个阶段就是清醒的吗?时间在某个点上,人无法预知接下来的认知与发现。
好的状态:
明确的知道做每件事的意义,为什么要去做?目的?将要付出的是什么?途中可能经过的困难该怎样克服?
心的谦和,思维调理清晰(可以控制应该去想的事和不该去想的事。)
对生命产生乐趣,只有看清规律,才能得到豁达的态度,不再畏惧
追求一个目标,并且尝试在过程中获取结果。
强迫(初期手段)自己的大脑有调理的放置一些事情,互不干扰。
在需要语言表达的时候,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我之前为生活、学习所不断告诫自己的种种,其实是不含有付出的自我强化。这种自我强化和精神力是可观的,就像是你告诫自己做什么事情,精神已经达到那个境界,但是行动力和意志力却甚远。我本以为精神力的满足可以促使意志力增强,后来才发现那根本是两回事。精神和意志是要分开的(和行动更是如此)——在某些方面。
也就是说,我甚至在算题目、记笔记、理解事物的时候不断的为自己当前的程度下定义(其实这种下定义的精神也是被‘下定义’这种思绪蒙蔽着的,所以它注定是歪曲并且畸形的),就好比说:读一段话,其实我并没有懂,只是读下来了,但不知道它具体讲什么,它深入到哪里,它之所以这么讲的目的。萎靡的精神下了定义——其实你懂了。是的,我确实是懂了,‘懂了’它其实是‘不必去搞懂的’。(错误的认为因为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抽象的,所以理解抽象事物的时候的知觉必定也是这么抽象的,不需要感觉到‘明晰’‘痛快’。)
在这种程度上,我以为懂了,其实我理解的只是一个不完全的事物,而那下定义的精神又一遍一遍的重复‘终于懂了,它原来是这样子呀’——于是这错误的观念便深植人心。
所以,如果空间里有一个固定立体,可你只看到它的两个切线,并且只理解了这两条切线。在这之后,散漫成性的意识告诉你:这只不过是两条切线罢了。于是你忽略了那个等待被发现的固定立体。如果只是这样还好,但是你很有可能添油加醋把两条切线延伸交叉等等,造出个新东西。
这也可以说是不断的自我欺骗么,也就是说,时间竟然在这混混沌沌的意识中溜走了。
所以,这一点的发现叫人觉得可怕。我们什么时候是清醒的呢(能够洞悉以身边最简单的规律为单位的生活规律,自然界规律),这个阶段认为上个阶段是混沌的,那么这个阶段相比较于下个阶段就是清醒的吗?时间在某个点上,人无法预知接下来的认知与发现。
好的状态:
明确的知道做每件事的意义,为什么要去做?目的?将要付出的是什么?途中可能经过的困难该怎样克服?
心的谦和,思维调理清晰(可以控制应该去想的事和不该去想的事。)
对生命产生乐趣,只有看清规律,才能得到豁达的态度,不再畏惧
追求一个目标,并且尝试在过程中获取结果。
强迫(初期手段)自己的大脑有调理的放置一些事情,互不干扰。
在需要语言表达的时候,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09.22
2008.09.22 Monday
我听课的时候,突然发现:真正的无奈是广义的,普世的,隐藏在所谓正义和思维惯性之中的。就好像非洲(亚洲)儿童和欧洲儿童。
这些话题早已经不新鲜了,我们也不是第一次想。可是当我们说‘亚洲教育不如欧洲,孩子太累的时候’,其实问题不在教育,而是教育支出占国家指出的百分比……对,这也是不新鲜的事。可是当我今天中午把刀和叉子扔进食堂的回收盒里的时候,一种触目惊心的、从骨头里渗出的异样感觉,就是源于此:每天中午的免费午餐。
我的想法、行为、研究方面开始转移到怎么谋求好方向,习题答案,排球技巧,以及Ionesco语言直白、含蓄的theatre中。因家庭与社会的财政危机不断降临在分秒之上,所以发生了一些直白而不可尽述的事。
不过可贵之处在于,这些事情更让你感觉到活在地球上的稳重感,并不是每天在灵魂的边缘若即若离。
当你只活在生活中的时候,心脏空空如也。总需要一些虬结的、复杂的、超乎生活本体之外的东西让心脏变得满着。当你在花季之前想到第一个哲学、连接生死的话题的时候,你突然产生一种宿命感和悲怮。闭上眼睛抱紧胳膊,心脏(人的存在)和头脑联系在一起。属于少年的知觉和探究欲望,逐渐波及所有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对,也就是说——靠印象活着,印象是比既定观念更坚硬的知觉(休谟)。
这些话题早已经不新鲜了,我们也不是第一次想。可是当我们说‘亚洲教育不如欧洲,孩子太累的时候’,其实问题不在教育,而是教育支出占国家指出的百分比……对,这也是不新鲜的事。可是当我今天中午把刀和叉子扔进食堂的回收盒里的时候,一种触目惊心的、从骨头里渗出的异样感觉,就是源于此:每天中午的免费午餐。
我的想法、行为、研究方面开始转移到怎么谋求好方向,习题答案,排球技巧,以及Ionesco语言直白、含蓄的theatre中。因家庭与社会的财政危机不断降临在分秒之上,所以发生了一些直白而不可尽述的事。
不过可贵之处在于,这些事情更让你感觉到活在地球上的稳重感,并不是每天在灵魂的边缘若即若离。
当你只活在生活中的时候,心脏空空如也。总需要一些虬结的、复杂的、超乎生活本体之外的东西让心脏变得满着。当你在花季之前想到第一个哲学、连接生死的话题的时候,你突然产生一种宿命感和悲怮。闭上眼睛抱紧胳膊,心脏(人的存在)和头脑联系在一起。属于少年的知觉和探究欲望,逐渐波及所有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对,也就是说——靠印象活着,印象是比既定观念更坚硬的知觉(休谟)。